扫二维码下载到手机
纠错举报我站仅对该软件提供链接服务,该软件内容来自于第三方上传分享,版权问题均与我站无关。如果该软件触犯了您的权利,请点此版权申诉。
+ 展开全部 应用介绍
2010年8月的一天,李兴华带着他的近作《欧洲行记》和深圳摄影哥们分享,这是兴华在2009年11月第二次去欧洲用了15天时间拍摄的。作品朴实真挚,饱含着他对欧洲文化的炽热情感,通过画面,让人能感受到他穿越在欧洲文化氛围中交织的浓郁情感与冲动,以及在这种冲动和颤栗之后平静呈现和定格。
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中国大陆人来说,最黄金的成长年华是在国家贫穷而又封闭的年代中度过的,那个年代出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奢望,欧洲只能是媒体上没有质感的地名,是飘忽的传说和遥不可及的梦幻。改革开放之后,世界的大门日渐敞开,国人逐步有条件去看外面的世界,出国成为一项具有魅力的诱惑。于是,一个充满魔幻般魅力地欧洲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。雅典神庙、巴洛克与奢华的洛可可……卢浮宫、凯旋门、斯特拉斯堡、美轮美奂的欧洲议会大厦、中世纪的鞋匠行会、梦幻世界天鹅堡、爱情海的传说、柏林墙壁画……还有在那里看到的马克思……
李兴华在柏林拍摄的马克思、恩克斯塑像,讲述了一个充满着民族性格和严谨逻辑性的德国,在这块世界最多出现哲学家的土地上,记录者康德(Immanuel Kant,1724-1804,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)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,1749-1832,德国诗人、剧作家、思想家)黑格尔(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,1770-1831,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)叔本华(Arthur Schopenhauer,1788-1860,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,唯意志论者)尼采(Friedrich Nietzsche,1844-1900,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,唯意志论者)等影响人类的思想家。
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”,兴华镜头中的欧洲,让我穿越时空,感受远古历史的沉淀,倾听欧洲文明带给人类的梦想与光荣。
我也有过几次到欧洲的经历。记得五年前的一个冬天,第一次到巴黎时就被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吸引,不由自主地越过古老街道一步步向她靠近,那是一次别样的神往。位于艾瑟尔湖西南岸的阿姆斯特丹,河道纵横,有轨电车在古老街道上滑行,人们在一种垣古的规则中延续着生命秩序;在苏黎世机场地下的轻轨列车,静音的黑暗隧道里,耳边飘响着原野牛车和铃声……不觉中还真的以为时光倒流造访从前。
李兴华的欧洲影像便是以自己独特的观看,将欧洲延伸到了我们的视野之中,让我们感动。他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诗意般态度走进欧洲,带来一个东方中国摄影师的观看。
影像的力量就在于此,它能够将瞬间的感受转化为可视的光影留存下来,并在时光隧道中延伸,穿越地域障碍和时空隔阂。
李兴华传达了一个充满质感的欧洲,那细雨湿润倒影中的古老街道,夜幕降临下的教堂,郊外草场映射晨光的地平线,还有石板马路远去的倩影……远眺海德堡、柏林菩提树大街的《母亲与死去的儿子》、卢塞恩狮子纪念碑、因斯布鲁克墓地等作品,仿佛可以让我们伸手触摸。
一个多世纪以来,无数东方人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时空抚摸欧洲,这些匆匆过客在时空驿站中轮回行记,他们在精神、文化多方面驻留并补充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,使生命影像有了质感,那些映射着欧洲文明的生命不断地交替着感动和敬畏,同时也就在这感动和敬畏中默默为生命未来的祈祷。
一本有质感的《欧洲行记》,一位东方摄影师的观看。
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中国大陆人来说,最黄金的成长年华是在国家贫穷而又封闭的年代中度过的,那个年代出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奢望,欧洲只能是媒体上没有质感的地名,是飘忽的传说和遥不可及的梦幻。改革开放之后,世界的大门日渐敞开,国人逐步有条件去看外面的世界,出国成为一项具有魅力的诱惑。于是,一个充满魔幻般魅力地欧洲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。雅典神庙、巴洛克与奢华的洛可可……卢浮宫、凯旋门、斯特拉斯堡、美轮美奂的欧洲议会大厦、中世纪的鞋匠行会、梦幻世界天鹅堡、爱情海的传说、柏林墙壁画……还有在那里看到的马克思……
李兴华在柏林拍摄的马克思、恩克斯塑像,讲述了一个充满着民族性格和严谨逻辑性的德国,在这块世界最多出现哲学家的土地上,记录者康德(Immanuel Kant,1724-1804,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)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,1749-1832,德国诗人、剧作家、思想家)黑格尔(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,1770-1831,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)叔本华(Arthur Schopenhauer,1788-1860,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,唯意志论者)尼采(Friedrich Nietzsche,1844-1900,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,唯意志论者)等影响人类的思想家。
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”,兴华镜头中的欧洲,让我穿越时空,感受远古历史的沉淀,倾听欧洲文明带给人类的梦想与光荣。
我也有过几次到欧洲的经历。记得五年前的一个冬天,第一次到巴黎时就被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吸引,不由自主地越过古老街道一步步向她靠近,那是一次别样的神往。位于艾瑟尔湖西南岸的阿姆斯特丹,河道纵横,有轨电车在古老街道上滑行,人们在一种垣古的规则中延续着生命秩序;在苏黎世机场地下的轻轨列车,静音的黑暗隧道里,耳边飘响着原野牛车和铃声……不觉中还真的以为时光倒流造访从前。
李兴华的欧洲影像便是以自己独特的观看,将欧洲延伸到了我们的视野之中,让我们感动。他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诗意般态度走进欧洲,带来一个东方中国摄影师的观看。
影像的力量就在于此,它能够将瞬间的感受转化为可视的光影留存下来,并在时光隧道中延伸,穿越地域障碍和时空隔阂。
李兴华传达了一个充满质感的欧洲,那细雨湿润倒影中的古老街道,夜幕降临下的教堂,郊外草场映射晨光的地平线,还有石板马路远去的倩影……远眺海德堡、柏林菩提树大街的《母亲与死去的儿子》、卢塞恩狮子纪念碑、因斯布鲁克墓地等作品,仿佛可以让我们伸手触摸。
一个多世纪以来,无数东方人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时空抚摸欧洲,这些匆匆过客在时空驿站中轮回行记,他们在精神、文化多方面驻留并补充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,使生命影像有了质感,那些映射着欧洲文明的生命不断地交替着感动和敬畏,同时也就在这感动和敬畏中默默为生命未来的祈祷。
一本有质感的《欧洲行记》,一位东方摄影师的观看。
应用截图
你可能还会喜欢
发表评论共有 0 条软件评论
- 本软件还没有玩家发表评论,快来抢占沙发吧:)